今年以来,不少家居卖场不是倒闭,就是在奔向倒闭的路上,除了疫情和地产遇冷这两大客观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家居卖场“坐店等客”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消费者不爱逛卖场,客流量也不断从线下往线上靠拢,不少家居卖场沦为了“空城”。
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居卖场已经站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对于卖场、家居品牌方,以及经销商而言,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学会转型。
从“散养”的街边门店,到“一站式”的精致商场,家居卖场这些年也经历了不少变化。最初的家居卖场大多被称为建材城、家具城、电器城,虽然环境简陋,却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采购便利。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如红星美凯龙这类家具专营店在90年代陆续出现,不仅家居建材样样“配齐”,还引入了“品牌捆绑式”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质保证和售后服务。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家居产业链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家居卖场开始跟不上变化了。
家居卖场进入没落时代
今年以来,不少家居卖场先后宣布闭店停业。10月,陕西咸阳市的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宣布正式闭店;11月,红星美凯龙北京全球家居1号店宣布暂停营业。截至三季度为止,红星美凯龙的家居建材店较去年年末减少了15家。
居然之家济南北园店也在今年8月发出闭店通知,当中提到了闭店原因是“亏损太严重”。数据显示,居然之家2022年减少了 5家各类超市,三季度多家门店均出现临时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