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简称《若干措施》),从大力提升供给质量、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有效改善消费条件、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等四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措施。
7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多个部门详解下一步围绕促进家居消费的系列举措安排,包括支持家居适老化改造、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扩大绿色家居产品销售,促进二手家居产品流通;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出台家居家装消费补贴、贷款贴息等。
市场潜力待释放
“上半年,消费呈现稳步恢复态势,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但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家电、家具、家装等家居消费表现较为疲弱。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0%和3.8%,建材零售额同比下降6.7%。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家居消费是消费的“大头”之一,是仅次于汽车的家庭第二大支出。但是,目前来看也是市场受抑制、潜力待释放的领域。如果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提振家居消费,无疑将对居民消费恢复和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带动作用。
针对这一形势,《若干措施》出台。“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盛秋平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总的考虑是,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和升级。
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若干措施》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顺应家居消费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提出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支持家居适老化改造、支持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等举措,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
在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若干措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扩大绿色家居产品销售、促进二手家居产品流通、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网络等举措,打通家居新品销售、二手产品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回收的全链条。
此外,《若干措施》坚持系统观念,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领域,贯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批发零售、设计装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鼓励家居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家居解决方案。
创造需求的同时,还要加强供给。工信部表示,最近将出台《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通过开展“百企千县万村美丽村居”“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标志性活动和有效政策举措,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推广更多优质企业、新品精品。还将继续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家居示范企业和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家居产品。
市场监管总局则从保障家居产品质量着手,在家居产品标准、认证、质量安全及价格监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保障家居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述政策举措进一步增强了行业向好的预期。赖阳认为,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全国性促销活动的展开,将带动家居产业链加速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向全链条传导,促进市场加速回暖。
与此同时,家居消费也有望为扩内需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盛秋平说,下一步,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预计下半年消费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巩固。
重视农村家居消费
“近年来,农村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城市消费。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小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盛秋平说。
近年来,商务部组织开展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扩大农村家居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电商平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增长12.7%。
盛秋平指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家庭装修。比如,江苏、贵州、山东、吉林等地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了补贴。
盛秋平表示,要优化市场供给,让农村居民拥有更多选择。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引导家居企业、电商平台等下沉农村市场,优化县域流通网络和渠道。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加强消费数据分析运用,引导生产流通企业向农村市场投放更多适销对路的家居产品,丰富农村家居市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