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验了花黎笙玥的黄花梨家具之后,都会被海南黄花梨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它温润的触摸质感,它明亮温暖的色彩、它的优美曲线,都不禁让人们对海南黄花梨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探究一番,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那么,从历史角度上看,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历史,在明朝之前,主要还是以漆饰家具为主,也叫大漆家具,早至夏商期间就已出现,直到明代之前,一直占据中国传统家具的主脉。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有漆碗出现。在明代硬木家具大行其道之前,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家具,主要是漆家具。
那个时候制作家具大多选用软木或者白木作为木胎,再刷上大漆作为保护层,可以很好地掩盖木材加工技术的局限带来的不平整,提高家具的美观度和耐久度。
后来发明了刨子,用来刨平、刨光、刨直、削薄木材,使得木工技艺大幅度提升,使明末的硬木家具得以飞速发展,并影响到了宫廷。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用硬度这么高的木材来做家具。
在我国历史上,海南黄花梨先后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海南黄花梨曾经被称之为“花榈”、“榈木”、“花梨”、“花梨木”、“老花梨”、“新花梨”、“海南黄花梨”、“海南檀”、“降香”、“降香檀”、“降香黄檀”。从这些海南黄花梨名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海南黄花梨的了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时期,对于海南黄花梨的认识也不同。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黄花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在唐代的时候,黄花梨被海南岛的官员向朝廷进贡,当时唐朝的富商用红木制作家具,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但皇宫里则是用海南黄花梨木,而极少数官员只有受到皇帝赏赐之后,才会拥有为数不多的黄花梨家具。这也是“富贵人家用红木,皇室贵族用花梨”的由来。
“花梨木”是到了宋代才开始沿用的名字,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见下图)中也有记载,花梨木是当时海南岛给朝中进贡的主要贡品和贸易商品。(《诸蕃志》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是研究我国宋代海上交通及与海外诸国关系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