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梦想其实是成为一名硅谷的工程师。”在位于顺德北滘的办公室,今年43岁的王宗和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旅程。
北滘,一个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仅37万人的小镇,不靠资源、不靠区位,却孕育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网友调侃为“宇宙最牛小镇”。
上世纪80年代末,作为第一代到大陆投资的台商,王宗和的父亲、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王屏生,在这里创办了一家主打户外风格的家具企业——锡山家具。
30多年间,从以外销为主到转战国内市场,从成品家具拓展至泛家居场景,迭代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从制造到“智造”的经营理念。身为“接棒人”的王宗和,也在不断用互联网思维,让这家老牌台资企业焕发新活力。
用数据说服老厂长
“从小我就对电脑、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出生于中国台湾、3岁随家人移居美国,大学时王宗和选了在当时颇为冷门的专业——认知科学,“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AI、人工智能,这个学科都有涉及。”
或许是根植于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尽管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身为家中长子,很早他就明确毕业后要回到祖国,而且是将个人所学运用到实体企业的发展中。
2003年,王宗和初次来到顺德,从旁听会议开始,逐步了解行业和产品情况。“刚回来时看了很多书,学习生产管理的知识,对怎么提高生产效率很感兴趣。”
在锡山家具位于顺德的总部“实习”半年多后,他动身前往企业在华东地区的新工厂,深入制造一线,了解生产环节的真实情况。
“当时看到厂里的生产流程存在一些问题,我提议先改造一条示范线。”让王宗和至今引以自豪的是,早年间形成的数据化思维,成了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武器”。
数据是直观的,也是公正且有说服力的。相比传统生产模式,这条示范线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凭借这次经历,年仅20多岁的王宗和赢得了老厂长的认可,也奠定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基础。
“运用数字化思维可以帮助公司把生产做得更顺,我觉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王宗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