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23年的15年间,美线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中美贸易关系良好,没有贸易战,没有“去中国化”,由低成本推动的产业转移刚刚开始。15年过去,美国的集装箱进口版图正被重新划定。
中国市场份额被追赶
过去15年间,产业链从中国溢出最初始于低成本推动,直到2018年的贸易战以及愈演愈烈的“去中国化”和贸易脱钩,当前的情况如何呢?从美国进口集装箱起运地国家和地区分布中,可以探知一二。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DescartesDatamyne的统计数据,目前美国最大的进口集装箱货物起运地依然是中国。2008年第一季度,来自中国的货量占美国进口货量的38.77%,2022年第一季度达到最高的40.2%,今年第一季度又跌到最低的35.05%。这主要由于疫情期间,中国工厂强大的交付能力赢得了很多订单,中止了份额下降的趋势。但在疫情影响褪去后,美国的“去中国化”效应或将继续。
排名第二位的越南则尽享各种红利,占美国进口量的比例,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2.14%,攀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74%,涨幅近3倍,可谓地缘政治竞争的最大赢家。另外一个赢家是韩国,货量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比2019年增加21%,与2008年相比货量翻番。
南亚的印度同样值得关注。作为美国第四大进口货物起运地,今年第一季度,印度美线货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7%,比2008年增长了163%。根据这一增长势头,印度将很快取代韩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越南的美国第三大进口货物起运地。
美国多元化的进口政策,除了让亚洲国家受益外,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中美洲国家也拿到了不少订单。今年第一季度与2008年第一季度相比,危地马拉的美线货量增加了159%,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也增加了153%。
总体而言,中国作为美国集装箱贸易第一起运地的地位,目前仍无人能撼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了2018年的贸易战和各种政策打压后,中国在美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正被其他国家激烈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