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今年全国会展业将恢复至2019年的80%至90%。用这一标准衡量,青岛已经走在前列。
市贸促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会展业复苏反弹强劲。预计全年举办展会节庆活动300余个,平均每月有大大小小近30场;展览面积400万平方米左右,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尤其进入6月份,30场规模较大的展会节庆将在青岛密集接档,涉及食品、医疗、音乐、动漫、纺织、农业机械、大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活动数量、规模均恢复至2019年水平。
举办一场高质量的专业展会,看得见的是新产品的展示、新商机的挖掘、新技术的碰撞、新业态的涌现,看不见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汇聚同一城市的“带动效应”。
眼下,高规格、大规模专业展会在青岛一场连着一场,不仅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还将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6月15日至18日,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青岛正汇聚优质会展新增量
促交流,链全球。市贸促会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今年先后出访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举办13场洽谈活动,达成2个项目合作、1个投资意向和23个合作意向。近期,还派员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宣传推介,不断强化青岛会展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
引龙头,招大展。市、区联合招展团队赴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推进招展引会工作,先后拜访40余家机构和企业,与多个知名会展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今年已成功引进6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项目。今年,全市将力争引进10个以上优质会展项目。
扩规模,抢订单。今年以来,青岛先后策划举办了3个大型行业会议,邀请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上游组展企业,与青岛的展馆企业、展装企业等交流洽谈,达成战略合作33个,促成17个大型展会延续合作或前来举办,为本地企业争取更多会展“订单”,实现了精准补链强链。

5月9日至11日,第8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青岛世博城举办。
展产城,相融共生
会展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经济复苏最好的“润滑剂”。
德国展览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1947年8月,在德国汉诺威南郊一处未被战争摧毁的金属工厂里,首届汉诺威出口博览会开幕。展会不受食品配给限制,每个参观者可凭门票换取一个鱼肉面包卷。彼时的汉诺威乃至整个德国,仍处于艰难的战后重建期,会展为当地经济恢复注入强劲动力:21天的展期里,53个国家的70多万名参观者到访汉诺威,签署了近32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众多工厂得以重新开工甚至扩大生产。从瓦砾遍地的战后废墟到全球闻名的会展之都,汉诺威为世界重新认识德国打开了一扇窗,展会更成为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

5月18日至21日,第20届青岛国际家具展在青岛世博城举办。
展会与城市最美好的相守,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目前,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产业展会中,半数以上在德国举办,但德国各个城市并未因此陷入“同质竞争”。汉诺威,依托下萨克森州和北威州强大的工业优势,重点聚焦工业机械、电子行业;法兰克福,依托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在服务业和消费行业领域发力;慕尼黑,凭借高科技研发能力,在环保、光学、机器人、材料加工等细分行业努力做到极致。
中国会展业,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展、产、城相融共生的脉络更加清晰。
广交会之于广州,以千年通商经验,培植了雄厚的商贸基础,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国际经贸盛会,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