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会议指出,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本期思与辨就该话题展开讨论。

■ 主持人:王玥
■ 嘉宾:赵圣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张钦昱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郑天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
《若干措施》的出台是“及时雨”,既迎合了当下的新消费需求,又可缓解消费者的支出压力
主持人:《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赵圣慧:家居为居民大宗消费之一,涵盖家具、家电、卫浴、装饰等一系列和居室有关的产品,家居消费是未来消费的新增长点之一。伴随着我国众多老旧住宅小区迈入“高龄”,以及智能化、 绿色化、个性化的家居持续推出市场,不少家庭有“二次装修”需求。“改善型装修”消费开始进入新增长阶段。其中,定制家居、全屋整装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但此类消费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不属于日常必要消费,在经济恢复阶段,居民极有可能“能忍则忍”“能缓则缓”,累积的需求潜能短期内难以得到充分释放。《若干措施》的出台是释放家居消费的“及时雨”,既迎合了当下的新消费需求,又可缓解消费者的支出压力。
张钦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若干措施》正是围绕家居上下游乃至住房领域的一次消费修复与跨越升级。在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的当下,住宅难以适应当下生活需要等问题愈发突出,城市更新成为常态工作。城市更新行动的主要目标,是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郑天骋: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已从数量型、粗放型逐渐转向质量型、绿色型、智能型、个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品质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若干措施》是对我国2022年发布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重要补充。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刺激家居商品和服务的升级,也能够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此外,促进家居消费的举措有助于加快我国城乡服务业发展,从供给侧增强中国家具企业全球竞争力,从需求侧满足居民对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