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参观选购人工智能扫脸健康检测设备。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家电、家具、家纺、家装……把自己的小家打扮得舒适漂亮,难免要经常给家里“上个新”。这不,释放家居消费潜力,利好政策又来了:商务部等13部门不久前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从大力提升供给质量、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有效改善消费条件、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等多方面给出了11条支持举措。
政策看点有哪些?政府部门如何落实?消费者和商家反响怎么样?对此,我们进行了走访。
政策释放利好——
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介绍《措施》出台背景时,给出了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但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家电、家具、家装等家居消费表现较为疲弱。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0%和3.8%,建材零售额同比下降6.7%。“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盛秋平说。
《措施》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具体来看,11条举措回应了很多家居消费领域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在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给出了针对性举措——
在完善绿色供应链上,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绿色家居产品研发力度。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拓展绿色家居产品认证范围。
在创新培育智能消费上,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
在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发展上,鼓励企业打造线上家居服务平台,支持家居卖场、购物中心等设置智能家居体验馆、品质家居生活馆等体验式消费场景,探索家居零售与文娱休闲、创意设计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在规范市场秩序上,健全家装标准规范,在家居行业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依法打击家居消费领域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价格欺诈等行为。健全家居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说,家居行业涵盖了家电、家具、照明、五金制品、建材等多个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民生行业,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工信部将认真落实《措施》,着力在优供给、强产业、扩消费、促发展等方面发力。“我们将继续培育15个300亿元规模的特色集群,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继续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因需定制、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何亚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