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午,电视剧《繁花》中的“魏总”扮演者、演员郑恺现身海宁皮革城,并接过“海宁文旅推广大使”的任命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周边逐渐形成了一批像海宁皮革城这样的专业市场,嘉兴的濮院羊毛衫市场、平湖羽绒服市场,苏州的蠡口家具城、虎丘婚纱城,以及南通家纺城等,都曾在上海名噪一时。
俞晶在苏州相城蠡口家具城做生意,同一栋卖场里,有他的18家门店。俞晶描述,十多年前,“躺着就能挣钱,批发市场一天能卖十几套沙发。”现在,每家店平均每天卖一两单,很多店甚至不开单。
几大专业市场的背后连接着千万个源头工厂。转型升级是各地为专业市场走出困顿局面开出的药方,也是服装、家具、家纺等长三角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绕不开的命题。
近段时间,记者走访了长三角一些专业市场,不少经营户对转型的态度比较保守,“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的顾虑和需求是什么?搞清楚问题的答案,也许才能找到传统市场再次繁荣的机会。
一
市场里冷冷清清的,很少有进店逛逛的顾客。记者到访时,濮院羊毛衫市场经营户张健坐在隔间里喝茶。他家的店在市场一楼,距离入口处不远,算是黄金地段。
20年前,情况大不相同。羊毛衫供不应求,外地来的客户直接到工厂车间抢货。一件毛衫上有个苹果大的洞,甚至少了一只袖子,是残次品,不能卖,客户却怎么都不肯放手,说没关系,拿回去补一下就行。现在,消费者口味变刁,毛衣上有小到几乎看不出来的一个漏针,也会被退回来。
形势逼人,不转型,生意可能很快下滑。但转型之路怎会容易?
张健也曾想过要“搏一把”。2016年前后,他尝试品牌化转型,把自有工厂生产线从衬衫扩充到全品类,建立品牌“斯普雅特”,开放给线下实体店加盟,“挂我们的招牌,上我们的货,品牌效应加持,产品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不过,折腾了一段时间,张健发现品牌道路行不通,到濮院采购的客户要么是二级批发市场的档口,要么是自营店,都有各自品牌。濮院在整个服装销售链中的定位已被固定,以羊毛衫单品的贴牌加工为主,其他需求很难被吸引过来。
他逐渐在品牌化转型的战役中败下阵来。此次的实验结果是,愿意加盟的实体店太少,库存成本比利润还高,“支撑不起来,赚不到钱,没有意义。”很快,他又退回到熟悉的模式,白牌出厂,客户采购之后各自贴牌。目前,这种做生意的法子在濮院仍是主流,赚钱的逻辑还是主打爆品,衣服款式通过观察、模仿、借鉴便能完成,是否原创并不重要,卖得多才是王道。
王辉在江苏苏州蠡口家具城做生意,也动过脑筋,想要转型。
他尝试把销售渠道挪到线上。2019年开始,王辉跟几大电商平台都谈过合作。他在搜索平台上买了置顶广告位,每年费用50万元;一家要求他在全国四大仓铺好货,以保证3天内送货上门,仓库租金每天每平方米60元,仓储成本将近9000万元,还要冒着库存无法消化的风险;另一家则需要“养号”,王辉拿出几百万元,用100多个账号不断买进卖出,下单、收货、好评,刷高店铺等级和网店人气。
如此操作下来,王辉两年投入500多万元,“水花都没见”。与其说是直接销售渠道,不如说电商成了他家具品牌的广告平台。这对王辉而言,收益与投入不成正比。
另外,王辉要保护他遍布全国的几十家经销商,若线上卖得太好,会损害经销商利益。去年“双十一”,某家具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卖了10亿元,该品牌的全国经销商都在投诉,“厂家赚钱了,抢了经销商的生意。”王辉说,“线上门店和线下经销商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几番思索,他退回传统渠道,选择线下销售。
尝试过也就不想再尝试了。很多经营户都是同样的想法。趋利避害是本性选择,转型的第一步若败了,人们便会迅速回到原来的轨道上,重新守着自己已收入囊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