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国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将比2023年增长15%以上,全国范围培育一批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和典型企业,废旧家电家具规范化回收水平明显提高。2月1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建设工作指南》(下称“新政策”)提出上述目标。
“新政策是打通消费堵点、促进家电家具以旧换新的重要举措”,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3年国内“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的规范回收处理量在8000万台以上。但是,缺乏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仍是当前回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政策将引导家电家具国内大循环变得更畅通。多家家电龙头企业具备申请成为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典型企业的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月1日起,废旧家电回收基金正式停止征收。业界人士说,结合此次新政策,希望废旧家电回收及资源再利用今后可以形成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的体系。
新政策将促家电家具以旧换新
据徐东生介绍,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是今年国家促消费的重点之一。国内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一些家电使用了十多、二十年,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同时,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
“当前我国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中约80%来自社会回收,回收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始终难以打通,消费者无法便捷地处理家庭中的废弃家电,抑制了消费欲望。”徐东生说。
他认为,“缺乏必要的回收基础设施,致使消费者、正规回收商无法便捷经济地处置废弃大家电,缺乏对回收者的规范管理,消费者以旧换新体验差,是当前回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政策提出的“完善回收网络规划布局”,这为回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对应的措施,需要地方各政府部门协同发力,加快推进落实。
“新政策还针对回收主体的多元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徐东生说,在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家电生产企业将积极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开展产品绿色设计和技术创新研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低碳的产品,并探索与家电流通企业、回收企业、处理企业等的创新合作模式,为促进家电换新消费和资源循环利用贡献力量。
据了解,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等参加第一批家电回收目标责任制的家电企业可以达到典型企业年回收废旧家电数量30万台以上的要求。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彭健锋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下滑,主要表现为产品更换周期拉长。根据相关团体标准,家电的安全使用期大多为7-8年,以彩电为例,实际平均更换年限已超过12年,国内大约有2-3亿台彩电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大部分超期服役产品存在安全风险,且能耗高、性能落后、使用体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