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赏识你的人,确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便是一位伯乐,不过他“拯救”的,并不是活物,而是一批家具。如今30多年过去,当年他花3000元购买的家具,竟然摇身一变,价值过千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它们背后的故事。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当年湖南一家文化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于是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们开始公开变卖产业,一家乐器厂的老板看到他们的货物后,挺喜欢,觉得这些旧家具拆来做乐器材料肯定不错,于是订下了这批旧家具。
一天,乐器厂老板的朋友来找他喝茶,无意间,老板便说自己前段时间花低价订了一批旧家具,看着还挺漂亮,恰好朋友最近迷上了收藏古董,于是请老板带自己去看看那些旧家具,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引入眼帘的,是一个高达2米的“书架”,古色古香,保存极其完好,看做工,也非常精细,雕着丁香花雕文饰,大方而高雅,朋友虽然不太懂家具,但一看就知道这“书架”不简单,而且自己又特别喜欢,于是提出用3000元买下它,在当时,3000元可不是小钱,但朋友十分坚持,于是老板不好意思地又赠送了他一堆家具,此时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批家具竟然是珍贵无比的紫檀木家具。
话说这位朋友后来当上了企业家,生意也做得挺大,钱越赚越多,家里的收藏品也是一件接着一件,一次,他请专家上门,来看看他家的“宝贝们”,专家欣然接受邀请,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房间内被企业家摆满东西的“书架”,难道是乾隆年间的紫檀木“博古架”?
博古架,又名“多宝格”,是室内隔断的一种,通常被用来陈放古器文玩,博古架的格子有大有小,错落有致,与里面摆放的古玩交相呼应,显示出主人高雅的欣赏品味,清朝中期以后,博古架非常流行,对工匠的手艺要求也愈发严苛。
再看紫檀木,紫檀,一种生长速度极其缓慢的植物,非数百年不能成材,而且它的木质坚硬致密,适于雕刻各种精美的花纹,它还带有淡淡的香气,是世界上顶级的家具材料。自西周以来,中国人就爱上了紫檀木,紫檀后来甚至发展成为“皇室专用木”,历代皇帝对它皆宠爱有加。
以乾隆为例,根据乾隆元年到乾隆60年的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可算出这60年来,造办处累计购买紫檀木700505斤,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而能够流传至今,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紫檀木家具,基本都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内,流落民间的可谓少之又少。
根据专家们推断,这位企业家手里的清朝乾隆年间紫檀木博古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就3件。早在2007年,一对清朝乾隆年间的紫檀方角大柜,就拍出了2800万元的天价,如今10多年过去,这个紫檀木博古柜只会更加值钱,少说也要3000万元以上,而当初企业家在购买的时候,不过花了3000元,这么一算,赚了10000倍,估计企业家做梦都要笑醒。不得不说,投资真是一门大学问。
图为紫檀木制作的龙椅